我国自1984年发行首套普通纪念币以来,共发行了100多枚纪念币。
而纪念币的材质的选择是十分考究的,恰如其分的映衬了国家货币的身份,选用过铜镍合金(白铜)、铜锌合金(黄铜)、钢芯镀镍、紫铜合金(纯铜)以及双色铜合金(白铜+黄铜)等多种材质。
这些材质的纪念币,你都有吗?
铜镍合金
又称白铜,早期纪念币大多采用这种材质。这种材质不易氧化,即使氧化了也会呈现五彩光,十分漂亮。铜镍合金卷拆币划痕相对较少,但受潮会出现白斑。
▲第一枚纪念币,建国35周年纪念币
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11枚白铜材质的纪念币,依次为建国35周年纪念币一套三枚、老西藏、新疆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内蒙古纪念币、宁夏纪念币、广西纪念币、建行纪念币和建国40周年纪念币。
这些纪念币均为1元面值、30MM直径以及9.32g的标准重量。
早期的纪念币均选用了白铜作为纪念币压铸的材质,和白铜美观的属性有很大的关联,期间仅1987年发行的六运会纪念币一套三枚选择了1角作为面值,因此为降低成本,六运会纪念币的材质也变成了铜锌合金。
值得一提的是,六运会纪念币不仅是首枚黄铜材质纪念币,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1角面值的纪念币,为普通纪念币面值之最。
▲六运会纪念币
钢芯镀镍
到了80年代末,铸币成本大幅提升,如果继续使用白铜作为纪念币铸币原材料,仅铜镍的原始成本价格就要0.5元左右,因此从接下来的亚运会纪念币(一套两枚)开始,纪念币的材质改为钢芯镀镍,从紧随其后的植树节纪念币(一套三枚)开始,尺寸也缩小为25MM直径。
钢芯镀镍成本低,但这种材质铸币后划痕非常多,抗战币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此后发行的纪念币改用黄铜材质了。
钢芯镀镍材质的纪念币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共发行了28枚,依次为亚运会纪念币(一套两枚)、植树节纪念币(一套三枚)、建党70周年纪念币(一套三枚)、女足纪念币(一套两枚)、宪法颁布10周年纪念币、七大伟人纪念币(一套七枚)、希望工程纪念币、世乒赛纪念币、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币、世妇会纪念币、联合国成立50周年纪念币、政协成立50周年纪念币、敦煌纪念币、人大成立50周年纪念币、世博会纪念币以及近期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币。
只是这种材质比较容易有划痕,使得纪念币的美观性以及收藏价值大幅降低。
紫铜合金
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珍稀野生动物纪念币(共10枚),这也是唯一的一套紫铜材质的纪念币,同时这也是人民银行首次发行5元面值的纪念币。
由于面值的提升,也因此没有继续使用钢芯镀镍作为材料,同时尺寸也增大到了32MM直径,为纪念币发行之最。
黄铜合金
以黄铜为材料的纪念币将近50枚,是纪念币发行逐步规范以来选用最多的材质。前面提到在钢芯镀镍和紫铜之后,人行需要选择一种新的材料用以铸造纪念币,白铜或许是由于价格较高未被选中,此时,黄铜走入了人行的视线。
▲和五纪念币
双色合金镶嵌
时间来到了2015年,由于人民币购买力的逐渐下降,1元和5元面值的纪念币似乎不再适合继续发型,因此10元面值的纪念币开始成为纪念币的主流,随着面值的提高以及工艺的进步,双色铜合金纪念币成为不错的选择。
其实早在1997年,人民银行就发行了以双色铜合金作为材料的香港回归纪念币(一套两枚)。或许是在九十年代末,港澳回归、建国五十周年以及走进新世纪这些事件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太过重大,因此人行选用了双色铜合金作为纪念币的铸材,同时将面值首次提升至10元。
由于拥有了20世纪末铸造双色币的经验,同时纪念币的面值与工艺需要进步,因此从2015年二轮生肖羊纪念币开始,双色币重新出山。
纪念币的材质变化,也是我们造币技术的不断尝试和探讨,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创新,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