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
1959年2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着手设计第三套人民币的报告。在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专家和印制局专业设计人员组成的集体设计班子。设计班子的业务主持人是著名美术家罗公柳、周令钊和侯一民。罗公柳、周令钊不仅在绘画艺术上早就享有盛名,而且主持过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对钞票设计的特点比较熟悉。印制局的专业设计人员张作栋、贾鸿勋、石大振、刘延年、沈乃庸等人也都参与过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或印制,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一套人民币的设计比起前两套来,有了新的特点。
1、进一步打破了边框式设计思想。我国旧式钞票的设计思想是封闭式的,图案全部被围在一个矩形花框内。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时,已做了一些打破这种模式的尝试,改为上下边框,实践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的。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作了更大胆的突破。主币取消了上边框,下边框也有较大变形,成为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辅币则除了最初设计的一角票以外,全部取消了边框,成为开放式构图,这样,在较小的票面上,显得画面开阔、深远。2、色彩丰富。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印刷技术所限,基本上是单色的,这样的票面既不够美观,也不利于防伪。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除了有一个基本色调以外,还考虑了多色印刷技术。为了符合人民群众的使用习惯,票面的基本色调即色相分别接近于同面值的第二套人民币的色相。这就使得画面色调活泼、丰富,又提高了防假性能。
3、画面设计和先进技术相结合。五十年代,国际印钞业已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机刻、接线等新技术。在第三套人民币的设计中,由于美术家和专业设计人员集体创作,就充分发挥了各自的长处,除主景工艺完全采用手雕外,面值文字的衬底图案多采用机雕技术。十元券面值衬底,则是利用机刻网状线与手工装饰相结合,形成向日葵花盘的效果。在其它衬底图案的设计中,又使用了接线技术,大大提高了钞票的防假性能。
二、第三套人民币的印制发行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渡过以后,特别是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偏差。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社会的钞票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印制行业也进行了整编缩减,生产任务大幅度压缩。
但是,1959年以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和国家经济的比例失调,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二次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高峰。这些问题反映到货币印制行业,突出的矛盾是,货币需求量剧增,生产能力和库存严重不足,而过去依靠苏联代印的三元、五元、十元券又断绝了来源。为解燃眉之急,我国被迫增印旧版二元券,发行库存蓝黑版一元券,组织自行刻制改版五元券,形成了主币的过渡版。由于当时尚不具备生产十元券的条件,改版五元券实际成为我国的最高面值券。这种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尽快创造条件印制新版第三套人民币。
事实上当时我国的技术条件距离印制第三套人民币还相差很远。虽然建国后我们已经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印刷机和造纸机,但印刷上尚不能解决多色接线问题,造纸上也不能生产出固定水印。新版人民币设计所要求的多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我们几乎都不具备。但国际形势却不允许我们依赖外援,只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围绕印钞专用设备的更新改造,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在国家经委、计委、轻工业部、化工部等部门的支持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我们的印钞技术专家李根绪、刘正祥、鲍振增等人与生产厂家相结合,陆续改造和研制成功了平凸版四色接线机、平凸版双面多色接线一次印刷干胶印机、轮转四色凹印接线机等设备,并改进了平台凹印机和轮转凹印机的工艺,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平凸版双面多色接线一次印刷干胶印机,不但解决了新版人民币的主要印刷难关,而且在较长时间里保持了国际领先地位。
平凸版双面多色接线一次印刷干胶印机利用了间接印刷技术,通过胶皮把集有不同颜色的多种油墨传递到简单网状印版上,在版纹的一根线上,把多种颜色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把几块不同的手工雕刻版和照相版上含有的多种颜色的油墨准确地叠套转移到胶辊上,再把胶辊油墨印刷到纸张上;另外钞纸的正背面可以同时印刷,对印的精度准确。这种印刷方法可以在两面一次印出平凹版和平凸版的不同图案,呈现出质感强、套印准确、颜色复杂而富有层次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防假性和艺术性。
我国造纸专家陈彭年、柳溥庆等人在过去引进的长网造纸机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革试验,自制成功圆网造纸机,不但能够抄出满版水印,还抄出了天安门固定水印,为大面额钞票的印制创造了条件。油墨专家又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色彩鲜艳,性能稳定的专用油墨。通过技术人员和广大印制行业职工的努力,终于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新的生产能力,其中有的技术还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但满足了新版人民币的印刷需要,还承担了一部分援外货币的印制任务。从1962年开始,我国政府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结束了依靠外国印制本国货币的历史。
三、精湛的手工雕版技艺
凹版印刷是利用版面深凹的线条构成图案,再将线条中所含的油墨印刷到纸张上。由于线条深凹,含墨量大,印刷后在纸张上形成堆积,墨层厚,线条凸起,造成一种独特的质感。而手工雕刻的凹版,雕刻师可以凭借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对画稿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技艺,利用点线、曲直、疏密等手段,创造出充分体现雕刻师个性的作品来。这种手雕凹版既是一幅艺术品,又具有极强的防伪性能,因此,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印钞制版方式。我国从清末开始,由度支部印刷局(今北京印钞厂前身)首先采用雕版印刷技术。1914年,我国印制出了第一张自己雕刻的凹印版钞票。在第二套人民币的印制过程中,我们的雕刻师又创作出了延安宝塔山等一批优秀作品。因此,在制作第三套人民币印版时,我们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经验,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雕刻师。
五元券正面主景是炼钢工人图。这是雕刻家吴彭越同志创作的。他用浓重的交叉线条构成服饰,用有力的斜线构成面部阴影。又仅用少量点线就从阴影过渡到高光部位。高光部位则不着一刀,利用这种强烈的明暗反差,衬托出了炼钢工人勇敢的形象和坚毅的表情。工人手中的钢钎几乎全用直线构成,与右臂相结合,形成一条有变化的对角线,恰与工人形象的三角形构图交叉,稳定里显出了勃勃生气和活力。钢钎所指之处,配以放射状底纹,表现出一种火红热烈的炼钢场面,确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元券背面主景天山放牧图是雕刻家鞠文俊同志创作的。作品的前景是羊群,雕刻家运用点线造型技巧,重点刻划走在最前面的羊的形体和动态,生动而又活泼;又利用顶光效果,从整体上把握,繁简有致地表现出了千姿百态的大片羊群。画面的中景是以平曲线为主的一望无际的森林,森林右侧又用突出的竖线刻划出几株高大的杉木,打破了平衡,使画面不致呆板而富有变化。远处的山峦则仅用短点线的走向和疏密来表现,显得朦朦胧胧,有一种空气透视感。重色调的森林和白色的羊群互相衬托,在草地、羊群、小河、森林和山峦的自然风光中,骑马挎枪的牧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轻音乐般的抒情场面。钞票图案表现出的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艺,使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大为生色。
四、历史的产物
第三套人民币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设计和印制的,因此带有浓厚的历史的印迹。
首先,它是在我国遭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国内的和国际的各种严重困难的时期上马的。在那个时代,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了严重的困难。印制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也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有中国自己特色的新的生产能力,使我国的钞票第一次全部由自己设计和印制。
其次,由于采用了自己改进和创造的新技术、新工艺,第三套人民币的印制质量大大超过了我国过去印制的任何一种钞票。它颜色多变,层次丰富,具有较强的防伪能力,延长了使用期限。
另外,这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在构图方式上虽然较前两套有新的突破,但在设计思想上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局限。从主观上来说,是想通过票面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因而采用了交通、农业、机械、钢铁工业等主景,但从实际效果看,显得分散、零乱,不如第二套人民币的中心突出、主题鲜明。图中所用的机床、拖拉机等图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容易显得陈旧和落后。在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中,就吸取了这一教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第三套人民币是历史的产物,带着强烈的时代色彩,也是我们经历的这二十多年不平凡的时光的见证。这二十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总结和借鉴的。
紫轩藏品www.bjzxcp.com全国知名收藏品牌,专注于现代钱币金银币邮票收藏,正品承诺,七天退换货保障,终身质量保证,出手无忧,全网最低,全国统一订购热线:010-57347086, 紫轩藏品没有收藏价值的一律不上架,没有投资价值的一律不推荐,选择紫轩藏品为您的收藏投资保驾护航。